来自:WHO
新型冠状病毒—日本(自中国输入)
2020年1月15日,日本厚生劳动省报告了一例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输入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
病例患者是一位在日本居住,年龄为30-39岁的男性。
该病例患者于12月下旬前往中国武汉,并于2020年1月3日在武汉逗留期间出现发热。患者未曾前往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或武汉任何其他活体动物市场,但表示与一位肺炎患者有过密切接触。
患者于1月6日返回日本,并在同日前往当地诊所看病,检测显示流感病毒阴性。
2020年1月10日,由于持续存在咳嗽、咽痛和发热症状,患者前往当地一家医院就医,经胸部X光检查发现有异常浸润病灶。他于同日住院,发热症状一直持续到1月14日。1月14日,主管医生通过“不明严重传染病”监测系统将该病例向当地公共卫生当局做了通报。
收集的样本被送往国立感染症研究所(NIID),经该所两次开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基因测序,于2020年1月15日鉴定出数量很少的2019-nCoV核糖核酸。
1月15日,该病例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被允许出院。目前,患者呆在家中,病情稳定。
公共卫生反应
- 日本当地卫生部门正在进行接触者追踪并在其他方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 1月16日,日本政府扩大了政府整体协调机制;
- 自中国武汉报道未确诊肺炎以来,厚生劳动省加强了对未确诊严重急性呼吸道疾病的监测;
- 自1月6日起,厚生劳动省要求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利用现有的不明原因严重传染病监测系统,来了解武汉市呼吸道疾病状况;
- 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正在支持当地有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接触者追踪;
- 自1月7日起,在入境点加强了对来自武汉市旅客的检疫和筛查措施;
- 1月16日,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在该所建立了一个新型冠状病毒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
- 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正在修订风险评估方法,包括对密切接触者的定义;
- 公众风险沟通已得到加强;
- 为政府不同部门设立了一条热线;
- 厚生劳动省正与世卫组织和其他相关会员国密切合作,促进相互调查和信息共享。
世卫组织风险评估
这是自中国武汉市输出的第二例新型冠状病毒病例。自2019年12月31日在武汉市首次报告病例以来,截至2020年1月12日,已向世卫组织报告了4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验室确诊病例,包括2例伴有基础性疾病的死亡病例。泰国报告了两起病例。
仍在武汉对疫情来源开展调查。初步调查发现武汉市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环境样本呈新型冠状病毒阳性,但一些实验室确诊患者并未报告前往该批发市场。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泰国或日本的医护人员中没有出现感染报道。自1月3日以来,中国未报告新发感染病例。
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以确定患者如何获得感染、是否观察到人与人传播情况、传播模式、该病在临床上的整体表现以及感染程度,包括是否存当前监测系统没有发现的亚临床病例。
对所有现有信息开展审查以充分了解人际传播程度和人畜共患病蔓延的可能性至关重要。